Prof. Xue presented at 2022 EUPLANT Agora

2022 EUPLANT Agora was organiz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Law School and offered a series of lectures and round-tables on various legal topics, including judic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law, the future of the WTO, the governance of digital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ther relevant issues on EU-China collaboration. The Agora is invite-only and not open to the public.

On January 11, 2022, Prof. Xue joined the Round-table on Law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rated by Vivian Ding of Microsoft China. Prof. Xue presented on the topic of “Legal Issues of AI in Digital Trade”, followed by Prof. Marina Timoteo (UNIBO) on “Ethical guidelines for AI: Europe and China compared” and Prof. Niovi Vavoula of Queen Marry University of London on “The Relevance of the AI Act for EU Immigration Control: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Prof. Xue examined the most recent legal developments from China, SG-NZ-CL DEPA and EU AI Act and especially elaborated the caveats of algorithm regulations.

The EUPLANT Agora takes pla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Jean Monnet Network ‘EU-China Legal and Judicial Cooperation’ (EUPLANT), in which Prof. Matthieu Burnay from 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 takes the lead. The network is sponsored by EU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legal and judicial systems and promotes excellenc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EU-China legal and judicial cooperation. Through a set of research, policy and outreach activities, EUPLANT creates new avenues for enhanced academic and polic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and engender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legal systems.

Comments off

薛教授在新时期个人数据保护政策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发言

 1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世纪互联链网智能计算机研究院协办的“新时期个人数据保护政策与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薛虹、世纪互联链网智能计算研究院院长马炬、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王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李洪涛、中央编办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发展合作部主任李秦峰、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洪学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孟小峰等业界专家出席会议。

薛虹教授详细分析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主要法律制度,与国际、国外法律的异同及对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影响。 基于中国自身的特点和体制优势,个人数据保护的中国方案必须以保障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这是继《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我国在信息安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项重要法律,标志着我国在大数据领域进入到个人数据保护、发展和管理的新阶段。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薛虹教授对《个人信息保护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对目前国际国内的个人数据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发展做了解读分享。

会议强调指出,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以个人数据为中心的大数据时代将加速到来,其底层逻辑将更加要求数据的私密性、安全性、不可被利用和篡改性。本次会议倡议各界专家开放合作,发起个人大数据协作社群(Personal Data Community),形成围绕个人数据研究的开放合作机制,推动国内个人数据的政策和技术研究。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王伟代表主办方进行总结性发言。互联网在美苏冷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在理念和架构设计上强调数据互通而忽略数据权属。从技术角度来探讨个人数据问题,借鉴参考WWW之父Tim Lee的SoLiD技术理念和思路,为网络空间中的个体构建“个人数据中心”这一新型基础设施,不失为一条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技术路线,也非常高兴能够看到世纪互联等产业界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他倡议,政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共同携手,在推动开放研究、凝练知识体系、形成理念共识、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合作,并开展试验系统研发和示范,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和全球普适性的个人数据保护方案,使其成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案例。 

Comments off

薛虹教授在数字论坛发言

2021年12月19日下午薛教授受邀在“长短视频版权与合理使用边界专家研讨会”上发言。以下为薛教授发言记录:

12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2021”。其中,第93条规定,禁止未经授权自行剪切、改编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等各类视听节目及片段。该条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不是一个著作权过度保护的问题?我觉得不能只看93条,还有其他的条文,比如前面的一条第92条。第92条规定, 禁止违规播放国家尚未批准播映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影视剧的片段,尚未批准引进的各类境外视听节目及片段,或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的视听节目及片段。该条包括,未经批准引进的节目及其片段,或被国家命令禁止的视听节目和片段。先搞清楚这个评审规则好像更多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对于有关作品的传播进行的限制,这个问题和著作权保护是相关,而且在我们国家《著作权法》第四条里也有明确的规定。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只要完成就受保护,包括境外的作品。我们国家是世界主要的版权公约的成员国,不仅仅是WTO的知识产权协定,而且是伯尔尼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外国的作品我们基于首先发表的原则和同时发表的原则予以法律版权保护。现在有100多个国家都是公约成员国,在其他成员国发表的作品在我们这儿基于公约的原则也受保护。我们国家《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所有作品的传播和出版受中国法律的监督和管理。关于这个事情中美曾经在2014年一直到2018年在WTO进行争议解决,最后作出了WTO的DSB做了判决,我们认为我们没有输,我们仍然保留了基于内国法来限制这个作品的传播和出版的权力。这是公法上的规定,这是基于公共秩序和市场管理的需要作出的规定。审核标准不是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协会发表该标准是对短视频的出版传播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这是它的主要目的。至于第93条,他确实说了,不得未经授权就进行剪切、改编,改编是我们《著作权法》的一个法律概念,剪切是什么意思。这个“未经授权”是不是指的未经著作权人的授权,还是基于前面那一条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也就是批准?有一些是境外的影视剧,还没有批准,还有一些是在境内创作完成,但是没有经过批准在我们国内进行传播和发行,这是属于未经授权的。这个标准基本着眼点,基本想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主要不是著作权保护的问题,而是市场管理和内容管理国家依法监督管理的问题,这是我所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短视频的平台涉及到著作权的问题要解决。基本上我们认为原来的那些长视频的权利应该得到尊重,他们应该有获得救济的渠道。另外这些短视频应该得到规范,最主要的是短视频平台应该给他们出路,如果我们强令短视频平台承担这么沉重的义务,对他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短视频的平台是有它存在的社会意义,对于人民群众也有好处,甚至还有一个相关的产业在发展,解决的方案我也赞同,我们国家现在这个法律制度,其实并不限于简单的通知删除,我们国家法律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比如你要看看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法》。我认为短视频的平台也可以简单的借用一下我们电子商务平台的一些规定,《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应当和知识产权人合作,长视频除了事后找他们追究之外,应该事先就积极地和短视频平台进行沟通,使其能够事先防止争议发生。很多专家说要装过滤系统,我不建议采用非常机械的方式装过滤系统,但至少应该让短视频平台在管理自己所有的这些内容上传人的时候,应该有相应的政策,事先告知你要是上传这样的信息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和责任,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和这些内容创作者之间是有明确的利益关联的,尤其是那些挣着钱什么号主、UP主他们是从平台领钱,既然如此更加平台有义务更加有效管理这些内容的传播了。由平台全部承担有关通知,纠纷发生之后的通知的充分性、有效性、关联性,这个难度已经越来越大了。在数量很大,时间很短,平台要进行有效的判断这个难度确实越来越大,我也认为可以考虑一下《电子商务法》里面的法律规则,比如强化平台的争议解决。我知道现在很多的平台自己努力地判断,比如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第24条第二款的说明评论的适当引用。平台也可以有效的利用外面的资源,和网上的争议解决系统进行对接,这个应该国家有效的管理一下,提供这样的服务,或者是提供这样的系统,能够接入一个更加专业、专职性的、高效率的网上的争议解决系统,马上能够判断出来,可以出结果,这样由平台进行执行和时间。

Comments off

薛虹教授在数字论坛上主题发言

2021年12月10日,中国知网(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主办单位发出《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对该电子杂志社取得赵德馨文字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过程中存在的工作不足,向身为作者的赵德馨致歉。 在道歉的同时,知网主办单位也向公众解释了现行的免费政策,表示自2019年起已开通作者服务平台,所有作者一经实名注册,即可无限期免费使用自己的作品。

该案引发社会各界热议之时,互联网实验室等单位于12月12日14点主办了第226期数字论坛暨“科技期刊平台的知识共享与反垄断”专家研讨会,数十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述了该案涉及的问题,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薛虹教授受邀作主题发言,观点发表于《长江日报》2021年12月21日。

薛虹教授首先发言,阐述了20年之前兴起的开放访问学术期刊运动,28%的同行评议国际学术期刊(11000多种)已经采取开放访问的政策,已经有3500多个开放访问期刊数据库。在尊重作者权利与选择的前提下,为了保障公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目的,出版商的利益受到适度的限制,收取高昂订阅费的模式受到强烈批评,不应继续成为作者与公众之间的科学知识传播的障碍。薛教授指出,2021年11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关于开放科学的建议,希望成员国在国内法律政策中施行。我国积极参与该建议的起草与发布,并郑重签字实施。开放科学出版(包括开放访问学术期刊)是开放科学的重要内容。在非营利性、学术性与科学群体主导的原则目标之下,开放科学知识基础设施应由政府或公共部门投资,并由科学群体管理与所有。就开放科学出版而言,应在科学论文发表后立即由公众可及、可访问与可使用的网络平台予以提供,保证公众自由获取、传播与保存。所谓付费使用的模式,与教科文组织的建议明显不符,违背开放科学的精神。CNKI应如其名,真正成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而非营利性的机构。薛教授总结称,科学作者是创造的源泉,广大公众有获取科学知识的热望,从中赚取差价的中间商牟利的空间应被压缩,让科学知识方便地服务于社会。但是,CNKI本身的模式并非第三方平台,其本身销售商品或服务,属于B2C、B2B模式,因此,反垄断不应按照平台经济处理。

Comments off

Prof. Xue presented at 2nd Meeting of iGLIP on ODR

On November 24, 2021, the second iGLIP on ODR virtual meeting was successfully held. The theme of the meeting was the stocktaking of recent developments with regard to online platforms for trade and their linkage to dispute resolution, and online platforms for dispute resolution purposes.  The meeting was opened by Ms Teresa Cheng, SC, Secretary for Justice of the Hong Kong SAR, and Ms Anna Joubin-Bret, Secretary of UNCITRAL.  Two roundtable discussions were then held, the first on platform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ir linkage to dispute resolution. More than 20 experts from China, Japan, Swede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with Mr Jae Sung Lee, Legal Officer of UNCITRAL, participated in the meeting.

The experts discussed the Working Draft Outline for Instrument on “Access to Justice and the Role of 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Prof. Xue joined the discussions and primarily commented on “Minimum Core Standards for the ODR Process”. Regarding full spectrum of ODR services, Prof. Xue concerned that most existing services cannot meet this standard. In addition, Prof. Xue questioned the necessity of the standards that “ODR process should be final and enforceable” because many successful services have no finality. Prof. Xue suggested the standard that “ODR providers and ODR platforms must operate with independence, neutrality, and impartiality” be substantiated and elaborate whether institutional independence should be added into it.

UNCITRAL will continue to engage with the experts and prepare an outline of a text that would address the issues arising from technology-related disputes, which can be presented to the Commission for its consideration in 2022.

Comments off

« Previous Page« Previous entries « Previous Page · Next Page » Next entries »Next Page »